最牛资源
史上好广告
当前位置: 史上最牛 > 世界之最 > 历史 >

【历史长河】慈安之死与慈喜的关连

2016-08-12 11:36 来源于:未知
热搜标签:
史上最牛网导读: 1860年8月,因英法联军之役而北逃的咸丰帝,一年内病死热河,当时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,是为同治帝。由于他年纪尚小,由慈安和慈喜两名太后 垂帘听政。慈安太后就是「东太后」

1860年8月,因英法联军之役而北逃的咸丰帝,一年内病死热河,当时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,是为同治帝。由于他年纪尚小,由慈安和慈喜两名太后 垂帘听政。慈安太后就是「东太后」,是咸丰的皇后。咸丰死后,她获晋封为慈安太后,地位在慈喜太后之上。两位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,每日召议政王大臣、军机 大臣讨论政治,长达20年。在她们的努力下,清朝混乱局势逐渐趋于稳定,史称「同光中兴」。不过,慈安在45岁时突然暴毙宫中,于是两宫并列垂帘听政,一 下子变成慈喜一人独裁,成为当时叱吒风云及能呼风唤雨的女人。慈安之死,最大得益者理应是慈喜,包括当时宫中的人,都不自觉地认为,慈安是慈喜所害。

【历史长河】慈安之死与慈喜的关连
电影《垂帘听政》一幕 (网上图片)

 

据 了解,又名「西太后」的慈喜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。这一点先帝咸丰早就觉察到。因此,他在临终之前,密授朱谕于慈安太后,嘱咐如果慈喜恃子胡作非为,就让 慈安拿出密谕,按祖宗之法治罪于她。咸丰死后,为了告诫慈喜,慈安曾把密谕拿给慈喜看。当时的慈喜对密谕惊惧不安,所以办事都谨小慎微,亦对慈安言听计 从,关怀备至。时间长了,慈喜「安分守己」的外衣蒙蔽了慈安,慈安开始对她放鬆了警惕。


慈喜为讨好慈安费煞苦心。有一次慈安患病, 吃了太医所开的药都见效甚微。一气之下拒绝吃药。没想到,几天后,她的病奇蹟地痊癒。大病初癒后的慈安,兴高采烈地到御花园散步,恰巧遇见慈喜,只见其左 臂缠著白纱。十分惊异的慈安太后就上前询问慈喜原因。慈喜回答道:「前几天,我见你病卧床榻,面色苍白,心裡很难过,因此就从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,让人 煮汤为你滋养身子,以表我的一片诚意。」慈安听了大为感动,感谢万分地说:「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一位好心人,先皇不应该对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。」说罢, 便回宫中当著慈喜的面,烧了咸丰皇帝的临终密谕。

 

【历史长河】慈安之死与慈喜的关连
影视中的慈安慈喜以及同治 (网上图片)

 

慈喜处心质虑多年,目的终于达成,放下了心头大石,再也没甚么值得她担惊受怕。没有了密谕纠缠的慈喜,此后一改常态,开始对慈安出言不逊,以前她的那种毕恭毕敬荡然无存。朝中政事更是无论钜细,都是一人独揽,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裡。知道自己上当的慈安,后悔已经太迟。


光绪七年(公元1881年)三月十日戌时,这位比慈喜还小两岁的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,朝野上下议论纷纷。当时,不少人不自觉地将她的死,与慈喜联繫起来。对于这段历史,历来说法不一。那么慈喜究竟有没杀慈安呢?


一 种观点认为,慈安死于疾病,而非谋杀。清代当朝史书《德宗实录》载:「(光绪七年三月)初九日偶染微疴,初十日病势陡重,延至戌时,神思渐散,遂至弥 留。」不过可疑的是,这些记载最初来源于慈安的《遗诰》,但这本书完全是在慈安死后,按照慈喜的指示所做,很大可能慈喜为了掩盖某些阴谋肆意编造死因,有 理由怀疑记载的真实性。

 

【历史长河】慈安之死与慈喜的关连
慈喜太后 (网上图片)

 

而 有另一种观点认定慈安就是被慈喜毒死的。这一说法基于专门收录清末朝廷倾轧内幕的《崇陵传信录》:咸丰帝弥留时,曾密授一份遗诏给慈安,要她监督慈喜。密 诏中授意,若慈喜「安分守己则已,否则汝可出此诏,命廷臣传遗命除之」。不谙世事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喜,并当著慈喜的面,将此遗诏烧掉。阴险毒辣的慈喜 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,实际上已起杀机。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,暗下毒药,加以谋杀。

 

【历史长河】慈安之死与慈喜的关连
慈安及慈喜吉服朝服像 (网上图片)

 

还 有学者认为慈安的死与慈喜有莫大关联,但认为她不是被慈喜亲手杀死,而是被逼死。据清代掌故遗闻记录《清稗类钞》载:慈安与慈喜共同垂帘听政之时,慈喜权 欲极重,相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,并不与之争权,因此倒也相安无事。光绪七年(1881年)初,患血崩剧疾的慈喜卧病在床,不能总理政事。这段时间慈安独 掌朝政,也因此招致慈喜的嫉恨。事后慈喜诬陷慈安「贿卖嘱託,干预朝政」言辞激烈以致慈安气愤异常。但慈安为人木讷,又不能与之辩,恼恨之下,「吞鼻烟壶 自尽」。

网友评论
推荐文章